城市如何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丨城市百问
前言
目前,中国城镇化已进入高速增长期,我国规模城市总数达到世界首位,城镇人口数量已占据总人口数的60%。在取得了这些成绩的同时,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却愈发突出,宏观经济与城市的发展问题联系也愈加紧密。城市债务增加,金融风险压力巨大,城市转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应当如何认识城市的发展规律?如何做好对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如何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如何增加就业和进行产业的空间布局?如何避免更严重的危机和风险的发生?这些一连串的问题都需要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城镇化的实际情况,寻找出解决的方法和答案。
于此背景之下,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设立《城市百问》栏目,利用我中心优质学术研究力量,试图解答城市发展、城市政策、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种种问题,并将就城市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提出我们的分析方法,供读者参考。
希望所有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在本栏目下留言,提出有关城市的各类问题,以便我们及时解答交流。
编者
总第十七期
本期作者:
李铁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近几年,营商环境的改善已经成为各级城市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这也说明中国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从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已经从传统的只关注物质环境的提供,开始转化为重视软环境的塑造。什么是营商环境?其实理解并不难,凡是企业在任何一个城市投资和经营,所面临的经济、社会、法律以及政府行为的影响或者干预,都可以被认为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虽然国际上可以通过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来判别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劣。但其实真正评价营商环境的好坏,只要看看企业投资的增长和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就可以大致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其实,谈到招商引资,过去我们的政府官员有点儿像企业家,谈到引进项目和企业投入基本都是通过条件的谈判。我给你出什么样的优惠条件才可以吸引企业到这里来投资。而且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是优惠条件的竞争。前几十年,几乎绝大部分城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看重的是:优质的地块,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宜的地价,还有政府的税收优惠以及各种形式的政策刺激等。一个企业家如果要到地方去投资,不仅仅会受到热情的接待,还要经过艰苦复杂的谈判过程。对于企业来说,投资就像是买方市场,企业可以择优选择。为了吸引投资,各级地方政府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可以把优惠条件说的天花乱坠。但是一旦企业进去,就开始实行“关门打狗”,各种优惠变成了索拿卡要。更可怕的是,一届政府一届政策。上届政府承诺的优惠条件,换届之后后任政府并不认可,导致许多企业曾经被承诺的优惠政策,甚至写入到合同也难以兑现。涉及到更多的法律问题也因为政府的换届而面临着执行难。这些事例在全国许多地区和城市都屡见不鲜。
随着国家法律和制度的逐步完善,包括反腐力度的加大,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已经不灵了。例如再去拿低廉的土地吸引投资,没有房地产发展带来的高价土地出让收益来进行补偿,政府已经补不起了。传统的靠财税和土地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的模式,已经“此路不通”。任何地方政府再继续实行“关门打狗”和“吃拿卡要”,或者是不兑现承诺,后果则是经济严重下滑,人口流出,发展受到约束。中西部一些省份和地区目前面临的经济困境不能不说与此没有关系。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从改造营商环境入手,优化企业投资和经营的社会、经济、法律和行政的环境,应该是当前城市招商引资的至上法宝。
如何塑造营商环境?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各项举措,已经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例如反腐解决了政府官员的“吃拿卡要”。完善法律体系,治理失信等措施,大大改善了企业经营和处理市场纠纷的法律环境。以互联网、信息化为基础提高政府办公效率的各种行政审批一体化的改革,在全国的各类政府机构已经全面铺开。各级政府都在转换政府执政理念,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政策,已经逐步深入人心。条件和时机已经基本成熟,当前重点要解决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要转换观念。实现从提供优惠条件到提供服务质量的转变。过去招商引资想的都是“谈买卖”,政府官员带有企业家的角色,通过政府资源供给的优惠条件才可以把企业引到这里来投资。现在是要讲服务,要在同等条件的基础上,以城市的服务效率取胜。政府官员要从过去的管理资源分配入手,到现在做好服务,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理念。前者是动口就可以解决问题,后者是要腿勤手勤眼勤。前者承诺了可以说了不算,后者是建立在法律和信用体系基础上的约束保障机制。只有观念转了,服务质量才可以通过“勤”来提升,而避免懒政。只有法律制度健全了,才有可能确保承诺的兑现。特别是目前建立的追责机制,使得信口开河为了政绩的简单承诺变成了终身追责的行政和法律的约束条件。
因此,要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建立全新的政府城市治理和服务体系。要打破部门壁垒,简化各种管理和服务程序,打通数据封锁,开放政府的信息体系等,让企业不再为投资和经营所面对的各种审批事务所烦恼。
要尊重市场规律。营商环境的改善,要注重利益关系的调整。在城市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项社会服务内容中,把更多的事情交给市场来做。避免由于政府经办的企业与民营企业因利益发生冲突,进而造成对市场的破坏。要正视新经济体系建设,要对共享经济等新的经济平台给予开放和包容的支持,面对新生事物要允许“让子弹飞一会儿”,而不是根据政府管理者主观的好恶而强行禁止。
改善营商环境,还要涉及信用和法律体系的建设,也要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同时也关系到如何根据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但是对于中国来说,营商环境改善的重点,还是在于观念转变和制度建设,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三十年的城镇化进程,我们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我们已经习惯于管理和资源分配的工作方式。如何放下“官”的架子去学习更为精细和柔性的服务方式,实现从“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的转变,还需要下大力气去抓,去进行体制改革,去树立典型。最后,营商环境的改善的评价标准,还是以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就业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为衡量尺度。
往期回顾
本文来源:城市中国网
注: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
微信编辑:竹书流年